close

  7.86億人次,同比增長17.3%,這是2013年全國紅色旅游景區景點接待游客的不完全統計數據。紅色旅游紅紅火火的同時,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:個別地區發展紅色旅游存在重硬件、輕軟件的問題,也有些地區不尊重歷史原貌,盲目規劃和建設,破壞了紅色文化遺產的原生性和完整性,降低了真實性等。(3月27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紅色旅游可謂當下一種備受追捧的旅游形式,它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,把革命傳統教育和旅游產業發展結合起來,在觀光賞景的同時,又瞭解了革命歷史,體驗了紅色精神,寓教於游,頗具時代意義。
  比如,井岡山、延安、西柏坡、沂蒙山……這都是為人樂道的紅色旅游好去處。人們去旅游,真正感興趣的,不是那裡的設施建設有多完備、景點建設有多大多“洋”,也不是那裡的環境有多優美、場館有多宏偉,而是那裡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、有著動人心魄的革命故事,那裡有著較原生性和完整性的紅色文化遺產。離開了後者這一文化精髓,前者的“硬件”建設再“高端、大氣、上檔次”都是毫無意義的。
  然而,一些地區設施建設貪大求洋,動輒投入幾億元;一些地區不履行程序未批先建、邊批邊建,個別地區紅色旅游發展偏離主題;一些紅色景區把宣傳重點放在環境的優美,場館的宏偉,交通的便利上,而不是紅色文化內涵上。長此以往,這隻會消解紅色旅游的意義,打消人們對紅色旅游的熱情。
  當下,從中央到地方,都在倡導厲行勤儉節約。可以說,紅色旅游的一個目的,就是弘揚先輩們艱苦奮鬥、勤儉節約的本色。如果只顧“旅游”的經濟效益,不顧“紅色”的社會效益,貪大求洋、大拆大建,非但不利於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,還可能把紅色資源游樂化,讓紅色旅游串了色、變了味。
  今天,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年代,是面向未來的趕考的時代。在這樣一個時代,我們愈加需要紅色精神的激勵,愈加需要繼承發揚先輩的優良傳統,也愈加需要把紅色旅游引導好、發展好。其實,發展紅色旅游,遠不是設施建設、巨款投入這麼簡單。只有少一些“GDP思維”,多一點對紅色精神的敬畏,紅色旅游才能持久地紅紅火火,也才能釋放出推動時代發展的強大“紅色力量”。
  文/張鋒  (原標題:釋放紅色旅游的“紅色力量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b20fbaej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